周汉标今年60岁在线配资平台大全,但“退休”仍然是件很遥远的事情。
退休之前,周汉标从一名东莞中学教师到一名公务员,半辈子里先后历任东莞玉兰大剧院管委会主任、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我的工作一直与文学艺术紧密相连。”
有人说他怪得极致,有人说他是魏晋精神的遗腹子,也有人说他引领了东莞文化风尚。比起他人的总结,这次,他一次办了16个展览,用从艺40年的数千个创作成果总结了自己。
周汉标曾用金石书法、篆刻、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小品建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如今,他打开了通往这个世界的大门,邀你感受这位“艺顽者”的“不亦乐乎”。
撰文:薛屏马新杰靳延明
“不亦乐乎”
“一不小心,今年60了。把这几十年的习作一并展出,与君分享,不亦乐乎!”
2行、34个字符,没有人像周汉标一样给大展写自序。
《“不亦乐乎”周汉标艺术特展》包含16个专题展,是周汉标送给自己的“退休礼物”,也是他宣告以艺术家身份正式“出道”。
在莞城美术馆里,展出了《文心雕印——周汉标篆刻艺术展》。步入其中,观者会看到复杂的印章迷宫、琳琅满目的印章墙、数不清的草稿……在5000枚篆刻里的沟沟壑壑,你会读出另一个周汉标。
篆刻里彰显着他追求的极致。“顶硬上”的“上”字被他写得直冲云霄,“起来”的一竖被他写成向上的箭头,“莞香”被写成了一个字,“天天向上”被他写成一个节节高、像塔一样的汉字。他还用刻刀在石头上刻出秦朝的金文,甚至把阳文、阴文的融合推往更深处。
“全国几乎没有办过这样的篆刻展。”不少市民走进展厅,看着这些泼墨宣纸、刻石留痕里的野性,一边说着古怪一边却又看得“不亦乐乎”。因为这组成了周汉标个人的艺术魅力。
“他一点也没变。”走进展厅,有人又想起了周汉标34年前的展览。
当年,26岁的周汉标在东莞首次举办个人现代书法展。开幕式上,他拿起一把钢锤,在众人目光下狠狠砸碎一只装着“裂”字的画框,被媒体称为“用行动宣告自己是一个愤世和出俗的异端。”
现在,他又用另一种别人做不到的形式,让文艺界眼前一亮。周汉标的儿子周易知道他下一步的计划,笑笑说:“好戏还在后头。”
“谁能办17个展再说东莞没文化”
“从业以来最听不惯别人说‘东莞是文化沙漠’。”周汉标评价起东莞总是直言不讳,但他从不认为东莞没文化。
回顾过往的四十年,周汉标有两重身份:作为一名艺术家在个人艺术路上不断探索和尝试,力求创新和突破;作为一名文化官员,他推动、参与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后东莞文化建设几乎所有的大项目和大事件。
在玉兰大剧院建设的三年里,很多人见证了周汉标奔走各方,学习、请教、谈判、周旋、拍桌子、嘶吼——直到现在,他的嗓子还是沙哑的,就是那时候伤的。
却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眼泪。
周汉标还记得2005年,那是玉兰大剧院竣工后举办2006年中国新年音乐会的日子。这是央视首次在一个地级市举行新年音乐会,央视3个频道向全球进行了现场直播。被盛传“文化沙漠”的东莞向世界展示了自己“文化新城”的形象。当晚,时任大剧院管委会主任、艺术总监的周汉标情难自抑,独自躲在角落里,哭了。
“有了世界级的文化设施,我们还要创作世界级的文化内容。”机缘巧合下,周汉标结识了三宝、李盾、关山三位国内音乐剧界的“大咖”,一拍即合。国内首部大型原创音乐剧《蝶》就这样在东莞诞生,至今仍是中国音乐剧的巅峰之作。
在此之后,他一连推动了多部原创音乐剧在东莞诞生,用作品回应外界对城市的质疑声。
耕耘半辈子文化事业,周汉标2023年10月退休了。
结果,退休不到100天,周汉标的16个展览面世。开幕式上,周汉标没有讲话稿。他眼里泛光,道出了许多感谢,“谁能办17个展再说东莞没文化”,话音刚落,掌声如雷。
“做这个展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说:“今年退休了,我认为要再出发,重新走出东莞,所以要做这个展览在线配资平台大全,感恩这个城市成就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