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官网,再迎政策利好!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对梅州寄予厚望并加以支持。
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省委、省政府,从一年前的《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梅州方案》)到最新的《若干措施》,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饱含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指导。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梅州在融湾浪潮中争先敢为,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中团结奋进,举全市之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
用好政策利好,续写苏区荣光,建设更高水平的苏区融湾先行区,梅州正以先行者之姿再前行,为革命老区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促进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聚焦高水平拓展产业协同塑造新优势
“市级‘反向飞地’挂牌,只是梅州‘反向飞地’建设的起步。”2023年,梅州市级“反向飞地”——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在广州市海珠区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谋划建设“反向飞地”,是《梅州方案》赋予梅州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及对口帮扶协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一年多来,梅州全市上下抢抓国家和省支持梅州融湾发展的政策机遇,蹚出了一条苏区融湾先行区的新路子。一批融湾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逐步落地实施,初步形成一批融湾发展试点成果和可复制推广的“梅州经验”,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90.36亿元,比增5%,增速全省第六、山区五市第一;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8%、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增9.3%、居全省第三。
实践证明,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是符合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所需的。
“随着苏区融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梅龙高铁建成通车,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畅通,梅州在广东区域发展格局中将由‘后端’变‘前沿’。”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梅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苏区融湾先行区的建设被赋予更丰富的动能。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未来发展和竞争拼的就是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靠的还是产业。梅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在产业、最大难点在产业、最大潜力也在产业。
《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到2025年,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承前启后,《若干措施》会如何助力梅州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聚焦高水平拓展,突出产业协同,是其中关键。
具体而言,《若干措施》将以更大力度支持梅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水平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平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向晓梅认为,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形势下,仅仅依靠政策性的产业共建和市场化的产业转移,梅州面临着区位条件不优、交通联结不够、动力机制不足、产业链接不强等问题。因此,梅州要创新构建“湾区+苏区”产业共同体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加强区域合作,构建“湾区+苏区”产业共同体。
聚焦高质量融合开放合作激发新活力
2023年—4日,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举行,海内外客商云集,围绕“弘扬客商精神,助力民族复兴”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大会开幕当天下午,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嘉应论坛·苏区融湾入海与高质量发展活动中,众多智囊团为苏区融湾入海建言献策,加强苏区、客属地区的合作共赢,凝聚力量推动苏区融湾入海。
“梅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关系密切。”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认为,打造对接融湾入海的“桥头堡”,梅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梅州别无他选,必须在老路中走出新面貌,在新路中走出新气象。如何走?是单打独斗,还是抱团前行?
聚焦高质量融合,《若干措施》指出,支持梅州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门户城市,完善跨省合作机制,探索协同发展、共同融湾新机制支持探索建设赣闽粤合作园区。
与此同时,支持梅州在产城融合发展领域先行先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和区域辐射能力,加强与厦漳泉、汕潮揭等地区对接合作,携手厦门、汕头等市强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间合作,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协同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宝剑看来,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地理区位、同属中央苏区历史条件以及同根同源的客家文化决定了梅州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同时,必须深化与闽赣特别是原中央苏区赣州、龙岩的深度合作,打造粤闽赣省际一体化发展的高地以及省际交界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重在先行,不忘同行。
2023年,“苏区同心共融湾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赣州、龙岩、梅州三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五市民营经济合作机制启动大会在梅州世界客商中心举行。
按照约定,赣州、龙岩、梅州三市工商联签订《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赣州、龙岩、梅州三市民营经济合作机制协议》,同时赣州、龙岩、梅州三市工商联和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五市工商联签订《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三市工商联与粤港澳大湾区五市工商联民营经济合作机制协议》。深化苏区振兴省级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将有力加大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民营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毋庸置疑,苏区联苏区,苏区融湾区。《若干措施》的印发,势必会推动越来越多的发展资源在苏区城市之间,在苏区与湾区之间流动、互享。
聚焦高层级统筹服务提升增强新能级
2023年,梅州国际陆港正式挂牌运营,首趟梅州至深圳(盐田)“融湾号”海铁联运班列满载着冰箱、电视挂架等出口商品,从畲汕铁路松棚站驶向深圳盐田港。
推动梅州山区与沿海城市“山海联动”,梅州国际陆港构建起内畅外联的发展格局,打造地区性物流中心服务梅州市及周边地区,搭建梅州市面向“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沟通闽赣江浙的交通枢纽,深化梅州市与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
在《梅州方案》中,提出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发展目标,明确了梅州融湾振兴发展的时间表和任务图,战略考量深远。
在《若干措施》中,同样提出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发展目标,更为细致明确:到2025年,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交通圈”“生活圈”,在产业协同发展、重大改革创新、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形成发展新动力。
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助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化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领域改革、跨区域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具体来看,可分为硬件支撑和服务提升,二者“双向奔赴”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
硬件支撑上,畅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通道、提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推进“数字融湾”,大大缩短梅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
服务提升上,衔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机制、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共享、加强人才交流与培育、全面提升优质农林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措施》在保障措施框架中,明确提出“三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财政和政策支持、强化用地等要素支撑,加快实现更高层面的制度设计和政策统筹。
与之配套,《若干措施》制定了重点任务分工表,将《若干措施》的具体支持内容落实到责任单位,要求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支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工作实施进展评估。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更应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努力,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扬长补短,变短板为潜力板。
政策不等人、机遇不等人,政策礼包要接得住,关键是积极争取、主动拼抢。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具体项目,转化为发展优势,梅州需要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对话
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
接好政策“大礼包”
展现苏区“大作为”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梅州方案》)二者有何承接之处,将给梅州带来哪些发展利好?梅州如何接好政策“大礼包”,展现苏区“大作为”?对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
南方日报:《若干措施》与《梅州方案》有何承接之处,其印发对梅州而言有哪些利好?
吴特宏:《梅州方案》是国家给广东、给梅州送来的一份“大礼包”,也是苏区振兴发展的方向指引。《若干措施》是省委、省政府给梅州制定的“路线图”。二者均从配套政策、产业布局、项目建设、要素供给、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梅州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渠道,拓展了争取后续支持的新空间。
《若干措施》增加了苏区融湾的“梅州分量”。《若干措施》提出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梅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进一步把梅州放在全省的高质量发展版图中,推动苏区振兴。随着《若干措施》的出台,梅州将在广东区域发展格局中从“后端”变“前沿”,凸显融湾(大湾区)入海(海西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加原中央苏区版图的“梅州分量”。
《若干措施》加快了苏区融湾的“梅州速度”。《梅州方案》赋予梅州“一区两城”的战略定位,《若干措施》进一步指出,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对实体经济用地要素保障,加大对用林指标的支持力度,对梅州重大项目建设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地方无法安排的,省有关部门按规定予以统筹协调。同时,省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支持梅州融湾工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工作实施进展评估。这些举措必然将加快梅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交通圈”“生活圈”,在产业协同发展、重大改革创新、社会民生改善等方面形成发展新动力。
《若干措施》提升了苏区融湾的“梅州成效”。《若干措施》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深化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区域开放合作、跨区域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等方面作了详细部署,是对《梅州方案》的全面贯彻和细化。
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措施》还制定了重点任务分工表,明确了任务内容和责任单位,这无疑是让梅州的苏区融湾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有了更加坚实的后盾。
南方日报:梅州又将如何抓住政策利好,开足马力一路向前?
吴特宏:《若干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梅州方案》赋予梅州“一区两城”的战略定位是一致的。抓住政策利好,梅州重点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齐步走”,保持靶点不变。《若干措施》制定出台,对梅州苏区加快振兴,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市上下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要求,围绕省、市“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坚持深挖《梅州方案》《若干措施》政策红利,吃透政策精神,确保政策接得住、落地快,转化为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实效。
二是坚持“稳步走”,保持焦点不散。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聚焦产业引领、基础支撑、改革赋能、开放合作、民生改善、政策保障等融湾“六大工程”,稳步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镇村建设,力争取得新成效。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等改革,打造融湾亮点,为老区苏区融湾发展、欠发达山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探索典型经验。用好用足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西部政策和省1:1配套政策,以及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加强“打粮食”项目的策划储备和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笼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跨步走”,保持动力不减。《梅州方案》《若干措施》富含“金矿”,“百千万工程”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我们要接好政策“大礼包”,激发形成“百千万工程”和苏区融湾政策叠加效应,切实发挥好政策引领发展作用。市发展改革局将牵头制订贯彻落实责任分工,研究提出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落实落细《梅州方案》《若干措施》政策措施。市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要认真梳理研究《若干措施》各项政策措施,深刻领会其内涵,找准切入点和对接点,加强与国家和省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大项目谋划策划力度,全力争取上级支持。
策划/统筹:张盛良唐林珍专业股票配资资讯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