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专业配资公司,中国银联携手上海银行发行首款“锦绣繁花”主题信用卡产品,即上海银行银联标准信用卡(美好版)。这张信用卡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面向上海银行养老代发客群发行,除有效期内限免年费外,紧贴中老年人的日常消费需求,可在重点商圈、携程等线下、线上商户享受立减权益,可以说是一张“老年信用卡”。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此前,超过65岁的老年人想申请到信用卡并不容易。一直以来,银行业对于老年人的金融支持,更多聚焦在网点的服务。比如柜台边专门的拐杖放置架,为轮椅加宽的走道,无处不见的大字版标识……在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的指导下,上海银行业已经拥有了656家敬老服务网点,其中19家更是“敬老服务特色网点”。
但在硬件的改变之外,上海银行业还在进一步思考,老年人,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金融需求呢?
近日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养老金融发展目标——养老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对银发经济、健康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更好满足养老金融需求。
看起来,上海已经再一次走在了前面。
金融产品方面,上海诸多银行已经针对老年客群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起存点低、期限多样化的专属存款产品,以及波动小、风险低的理财产品,深受老年客户欢迎。
银行的服务视野还在拓宽。“我其实外地退休的,为了帮儿子带孩子一起到上海来,因为养老金不在上海领取,银行很多专门服务这里拿养老金的老年人金融产品、权益都没办法买。”这一外地老年群体的特别需求,在上海银行“沪汇通”业务的帮助下得到满足。“沪汇通”是上海银行面向50岁及以上,未在该行代发养老金客户推出的资金资金归集产品。签约后,客户指定账户的资金会按月转入,并可享受上海银行养老金代发客户专属存款及增值权益活动,让金融便利和实惠惠及更多老人。“一来省去跑来跑去转钱、二来以后我也能买更优惠的产品、参加很多养老活动……”
产业支持方面,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动对接上海市民政局及市融资担保中心,共同创新推出“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通过搭建“政府+担保+银行”政策性融资服务联动平台,实现中小养老服务机构应贷尽贷、随到随审,有效破解中小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难题。
银行的合作范围还在拓宽。中国银行利用进博会的机会,不断促进中外养老产业双向沟通交流。除了连续四届在进博会举办中外养老企业供需对接撮合会外,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中行还主办了首届外资养老助力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论坛,中行上海市分行还携手外资养老机构共同发布了公益助老倡议书,倡导营造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金融需求方面,除了优化网点设施服务,考虑到老年人来网点不便,上海银行推出了“云网点”远程视频银行服务,已累计服务约50万人次。相比于传统线下柜面的奔波,“云网点”发挥视频交互、远程认证优势,重点解决自助渠道无法办理高风险、复杂业务问题,针对老年群体经常需要的定期存款、账户余额查询、密码重置等业务需求,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与银行专员“面对面”解决问题。基于老年群体需求特点,上海银行还打造了上门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并建立专门队伍,从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
银行的聚焦群体还在拓宽。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统筹考虑社会代际传递和个体全生命周期需求,将养老金融服务对象由老年客群拓展至中青年备老人群,创新服务产品和流程,加快完善多支柱养老体系。比如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已经开始把科创企业员工的养老财富规划纳入整个科技金融的版块业务之中,获得了很多科创人士的关注。上海银行推出的百万元门槛的家庭服务信托,整合了银行理财、基金、券商资管等理财工具专业配资公司,提供家庭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市场反响也远超预期。